日期
诗文库
宋景业天保历议 南北朝 · 董峻、郑元伟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
宋景业移闰于天正,退命于冬至交会之际,承二天之后,三月之交,妄减平分。
臣案,景业学非探赜,识殊深解,有心改作,多依旧章,唯写子换母,颇有变革,妄诞穿凿,不会真理。
乃使日之所在,差至八度,节气后天,闰先一月
朔望亏食,既未能知其表里,迟疾之历步,又不可以傍通。
妄设平分,虚退冬至,虚退则日数减于周年,平分妄设,故加时差于异日。
五星见伏,有违二旬,迟疾逆留,或乖两宿。
轨𥮥之术,妄刻水旱。
今上《甲寅元历》,并以六百五十七为章,二万二千三百三十八为蔀,五千四百六十一为斗分,甲寅岁甲子日为元纪(《隋书·律历中志》后齐文宣受禅,命散骑侍郎宋景业造天保历。至后主武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之。)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二
昔者轩皇受姓,十有四人,周室先封,十有五国,自尔承基纂胄,保姓受氏,虽复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故知昔之东京,既称大汉再受;
今之周历,即是酆都中兴。
公讳,字毗贺突,恒州武川人也。
晋太康之世,据有黄龙;
魏孝昌之初,奄荒玄菟
太祖以百二诸侯,三分天下,函谷先登,鸿沟大定,功业如此,人臣以终。
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降太一之神,下文昌之宿,珠角擅奇,山庭表德,仪范清泠,风神轩举,耸动廓庙,光华城阙。
未逾龆龀,已议论天下事。
人或曰:是谓弱木一枝,旁荫数国;
长河一直,自然千里。
风飙欲远,光景将升。
后魏二年,封涪城县开国公,时年五岁也。
虹蜺满野,是废当途之高;
鸑鷟鸣岐,实始维新之命。
国家光宅受图,钦明秉历,大风初卷,长沙始封。
周元年进爵安城郡公食邑二千户,仍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同于马骏,秩拟六卿
骠骑等于刘苍,位高三事。
宗子维成,彼多惭色。
武成二年,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益寿守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改封齐国公食邑万户。
公时年十有六。
王武子上将开府,未满立年;
中郎为十州都督,才逾弱冠。
方之于公,已为老矣。
加复营丘负海,齐桓公受脤之城,岷山导江汉武帝求仙之地。
自非召陵孤竹,声振沈黎,岂得南至穆陵,西登积石。
幸无白虎之患,宁待黄龙之盟?
邛﹂畏威,微卢仰德,生为立庙,刻石颂功。
成都文翁之祀,非谓生前;
汉阳有诸葛之碑,止论身后。
比之今日,岂可同年而语哉。
保定四年,与大司马蜀国围金墉城。
师临洛浦,则广武营奔;
兵上邙山,则河桥路断。
八川风俗,五方名利,铁市铜街风飞尘起。
天和元年征还,行雍州
公以日月之明,威神其政,漆沮既从,荆岐即乂。
少阳用事,路不喘牛;
仲秋以殷,民无惊水。
二年大司马,仍理小冢宰、营室殿军器太监
天官以邦国为基,是司六典;
夏官以兵戈为主,专谋七德。
是以器械填委,既包吴汉之功,宫殿峥嵘,弥壮萧何之法。
时以白露凉风,务闲农隙,督兵三万,出自宜阳
拔伏龙之城,平姚苌之垒。
马陵削树,魏将路穷;
平阴听乌,齐师其遁。
天子冢弟,礼绝群公,仁义所往,事资道德。
建德元年,进爵为王,仍拜大冢宰
姬旦封于曲阜,不废居中;
刘交国于彭阳,无妨常从。
岂直周召二南,并居师傅,晋郑两国,俱为卿士而已哉。
匈奴突于武川,爟火通于灞上
公述职巡御,治兵朔方,马邑星飞,龙城月动。
留犁之酒,经略不前;
失烟支之山,下马而去。
东邻逆命,反道败德,囚箕子于塞库,羁文王玉门
天子将有孟津之师,召公独议,公报以诞应天命,克成厥勋。
昔者秦昭起师于蜀,直问张仪
晋武用兵于吴,惟谋羊祜
于是中军无帅,俨曰有归。
五年上柱国
元戎东讨,给王铁骑二万,先袭太原
建麾兵,天离转战,虎啸风腾,云飞电掩。
林胡枣栗,讵得充饥?
晋阳荻蒿,何能拒防?
又加王精兵六万,长围晋州
然后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自尔即为前锋,横行入邺,观彼车絓槐本,马惊旋泞,积甲高昆阳之城,尸封塞富平之水。
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足以摅祖宗之宿愤,解生民之怨黩。
方当待彼石闾,部斯玉鼓,经纬天地,光华日月。
既而赤乌夹日,黄熊入寝,实沈无祀,桑林不祭。
宣政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春秋三十有四。
季友之亡,鲁可知矣;
齐丧子雅,姜其危哉。
公器宇淹旷,风神透远,玑镜照林,山河容纳,置镈待酌,悬钟听扣,声动天下,光照四邻。
武皇帝以介弟懿亲,特垂爱友,而密谋奇策,加礼敬焉。
常谓左右曰:「孔子去:『自吾有回,门人日亲』。
齐王之谓也」。
用之作宰,则万方协和;
用之抚军,则四表慑伏。
岂直皋繇为士,国无不仁;
随会为,民无群盗。
爱玩书籍,敦崇礼乐。
管弦入耳,则溪谷俱调;
文雅沿心,则烟霞并韵。
养由百发,落雁吟猿。
应奉五行,绨缃缥帙,雍容举止,抑扬谈论,当世以为楷模,缙绅以为轨范,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玄水降灵,谷城受策,飞风长柳,月角星眉,莫不吟诵在心,撰成于手。
所著兵法,凡有五卷。
六韬九法,不用吴起旧书;
三令五申,无劳孙武先诫。
可谓有忠孝焉。
壮武焉,不自骄矜,谦光下物。
宋人献玉,不贪为宝;
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不谓以信致欺,为善非乐,天年不享,呜呼哀哉。
以某年月日葬于石安县渎川之里,原隰凄怆,埋于盛德几年;
丘陵摇落,蕴于才良永矣。
乃为铭曰:
悠哉朔方,逖矣穷阴。
山连鸟道,地尽龟林
重黎业大,伯翳功深。
胄其积德,必有君临。
大祖拨乱,丧君有君。
功回地轴,策动天文。
犹临赤水,尚覆黄云。
诸侯八百,天下三分。
公之挺生,实惟天假
翠微神降,文昌星下。
照于四国,充于两社。
舟楫江河,栋梁华夏。
水涌词锋,风飞文雅。
纯深之性,地极天经。
忠贞之道,事感百灵。
君亲惟一,臣子惟宁。
忠泉出井,孝笋生庭。
乃宰天官,为国之辅。
是居上将,为天之柱。
乃圣乃神,惟文惟
策高开辟,威移云雨。
九宫神略,三术谟明。
天离转阵,月德兵。
黎阳水骇,官度山惊。
冀州既载,东原厎平。
溟波欲运,弱木将危。
中峰岳断,半海鹏垂。
凤沈丹穴,龙亡黑陂。
临淄废市,东武山移。
千龄万古,英声在斯(《文苑英华》八百九十)
吴明彻麾铖诏太建八年二月 陈朝 · 陈顼
 出处:全陈文卷三
昔者军事建旌,交锋作鼓。
顷日讹替,多乖旧章,至于行阵,不相甄别。
今可给司空大都督鈇铖龙麾,其次将各有差(《陈书·吴明彻传》)
凯旋大会诏太建八年四月甲寅 陈朝 · 陈顼
 出处:全陈文卷三
元戎凯旋,群师振旅,旌功策赏,宜有飨宴。
今月十七日,可幸乐游苑,设丝竹之乐,大会文武(《陈书·宣帝纪》)
即位下诏 北齐 · 高延宗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武平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场。
斩关夜遁,莫知所之,则我高祖之业将坠于地。
王公卿士,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
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德昌元年(《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后主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
上表自陈 隋 · 来和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三
臣早奉龙颜,自周代天和三年已来,数蒙陛下顾问,当时具言至尊膺图受命,光宅区宇。
此乃天授,非由人事所及。
臣无劳效,坐致五品,二十馀年。
臣是何人,敢不惭惧!
愚臣不任区区之至,谨录陛下龙潜之时,臣有所言一得,书之秘府,死无所恨。
昔陛下在周,尝与永富公窦荣定语臣曰:「我闻有行声,即识其人」。
臣当时即言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阳宫,谓臣曰:「诸公皆汝所识,公相禄何如」?
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
若为将领,阵无不破」。
臣即于宫东南奏闻。
陛下谓臣,此语不忘。
明年,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人臣」。
寻以问臣,臣知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无异相」。
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
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巷东门入,臣在永巷门东,北面立,陛下问臣曰:「我(得)无灾障不」?
臣奏陛下曰:「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
未几,遂总百揆(《隋书·来和传》,《北史》八十九)
张胄玄新历 隋 · 刘晖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六
《命历序》僖公五年天正壬子朔旦冬至,《左氏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张宾历,天正壬子冬至,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壬子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历序》二日,差《传》三日。
成公十二年,《命历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辛卯冬至,合《命历序》。
张胄玄历,天正辛卯朔,合《命历序》;
二日壬辰冬至,差《命历序》一日。
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传》,二月己丑朔日南至,准《命历序》庚寅朔旦日至。
张宾历,天正庚寅冬至,并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张胄玄历,天正庚寅朔,合《命历序》,差《传》一日;
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历序》一日,差《传》二日
宜案《命历序》及《春秋左氏传》,并闰馀尽之岁,皆须朔旦冬至
若依《命历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处至多;
若依《左传》,合者至少,是以知《传》为错。
张胄玄信情置闰,《命历序》及《传》气朔并差。
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张宾历合者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三,差者四,在后一日
元嘉十二年十一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戊辰冬至张胄玄己巳冬至,差后一日
十三年十一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冬至,日影长。
张宾癸酉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甲戌冬至
十五年十一月丁卯朔十八日甲申冬至,日影长。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十六年十一月辛酉朔二十九日己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丑冬至张胄玄庚寅冬至,差后一日
十七年十一月乙酉朔十日甲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甲午冬至张胄玄乙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八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一日己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亥冬至张胄玄庚子冬至,差后一日
十九年十一月癸卯朔三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辰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乙巳冬至
又周从天和元年丙戌开皇十五年乙卯,合得冬夏至日影一十四。
张宾历合得者十,差者四,三差前一日,一差后一日
张胄玄历合者五,差者九,八差后一日,一差前一日。
天和二年十一月戊戌朔三日庚子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庚子冬至张胄玄辛丑冬至,差后一日
三年十一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巳冬至张胄玄丙午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元年十一月己亥朔二十九日丁卯冬至,日影长。
张宾丙寅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丁卯冬至
二年五月丙寅朔三日戊辰夏至,日影短。
张宾己巳夏至,差后一日张胄玄庚午夏至,差后二日
三年十一月戊午朔二十日丁丑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丁丑冬至张胄玄戊寅冬至,差后一日
六年十一月庚午朔二十三日壬辰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壬辰冬至张胄玄历癸已冬至,差后一日
宣政元年十一月甲午朔五日戊戌冬至,日影长。
两历并合戊戊冬至
开皇四年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日己巳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己巳冬至张胄玄庚午冬至,差后一日
五年十一月甲寅朔二十二日乙亥冬至,日影长。
张宾甲戌冬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庚辰冬至
七年五月乙亥朔九日癸未夏至,日影短。
张宾壬午夏至,差前一日,张胄玄历合癸未夏至
十一月壬申朔十四日乙酉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乙酉冬至张胄玄丙戌冬至,差后一日
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二十八日丙午冬至,日影长。
张宾历合丙午冬至张胄玄丁未冬至,差后一日
十四年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
张宾历合十一月辛酉朔旦冬至张胄玄十一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冬至,差后一日
建德四年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
张宾四月大、乙酉朔,三十日甲寅,月晨见东方,张胄玄四月小、乙酉朔,五月大,甲寅朔,月晨见东方。
宜案影极长为冬至,影极短为夏至,二至自古史分可勘者二十四,其二十一有影,三有至日无影。
见行历合一十八,差者六,张胄玄历合者八,差者一十六,二差后二日,一十四差后一日
开皇四年,在洛州冬至影,与京师二处,进退丝毫不差。
周天和已来案验在后。
更检得建德四年,晦朔东见;
张胄玄历,五月朔日,月晨见东方。
今十七年,张宾闰七月张胄玄闰五月
又审至以定胄玄历至既不当,故知置闰必乖。
见行历四月五月频大,张胄玄九月十月频大,为胄玄朔弱,频大在后晨,故朔日残月晨见东方。
宜又案开皇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癸卯,依历月行在鬼三度,时加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一筹起食东北角,十五分之十,至四筹还生,至二更一筹复满。
五年六月三十日,依历太阳亏,日在七星六度,加时在午少强上,食十五分之一半强,亏起西南角。
今伺候,日乃在午后六刻上始食,亏起西北角,十五分之六,至未后一刻还生,至五刻复满。
六年六月十五日,依历太阴亏,加时酉(月),在卯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弱,亏起西南。
当其时阴云不见月。
至辰巳,云里见月,已食三分之二,亏从东北,即还,云合。
至巳午间稍生,至午后,云里暂见,已复满。
十月二十日丁丑,依历太阳亏,日在斗九度,时加在辰少弱上,食十五分之九强,亏起东北角。
今候所见,日出山一丈,辰二刻始食,亏起正西,食三分之二,辰后二刻始生,入巳时三刻上复满。
十年三月十六日癸卯,依历月行在氐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半上,食十五分之七半强,亏起东北。
今候,月初出卯南,带半食,出至辰初三分,可食二分许,渐生,辰未已复满。
见行历九月十六日庚子,月行在胃四度,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食十分之三半强,亏起正东。
今伺候,月以午后二刻,食起正东,须臾如南,至未正上,食南畔五分之四,渐生,入一刻半复满。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己未,依历月行在室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西北。
今伺候,一更三筹起西北上,食准三分之二强,与历注同。
十三年七月十六日,依历月在半强上,食十五分之半弱,亏起西南。
十五日夜,从四更候月,五更一筹起东北上,食半强,入云不见。
十四年七月一日,依历时加巳弱上食,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强,至未后三刻,日乃食,亏起西北,食半许,入云不见,食顷暂见,犹未复生,因即云鄣。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庚午,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亥,月在巳半上,食十五分之九半强,亏西北。
其夜一更四筹后,月在辰上起食,亏东南,至二更三筹,月在巳上,食三分之二许,渐生,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复满。
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乙丑,依历月行在井十七度,时加丑,月在未太弱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东南。
十五日夜伺候,至三更一筹,月在丙上,云里见,巳食十五分之三许,亏起正东,至丁上,食既,后从东南生,至四更三筹,月在未末,复满。
胄玄不能尽中(《隋书·律历志》中,开皇十七年张胄玄历成,奏之。上付杨素等校其短长。刘晖国子助教王颇等执旧历术,迭相驳难,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影等,驳胄玄云。)
隋故(阙八字)桂州总管武康郡开国公令狐使君碑铭 隋末唐初 · 令狐德棻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盖闻济巨川者。□□舟楫之用□□□□□□梁□□□是以(阙九字)所以(阙十字)百姓叶和万邦□□□象南□□□东观勒功□树称□□楹□茂实于当年播□声□□俗□□□□之□□□□之□□□□公讳熙。字长熙燉煌□□人也。□大夫□□之后□□□□□□食邑(阙八字)居摄将迁□□远祖迈。为建威将军。与翟义连谋。为莽所害。子孙避(阙三十字)武威太守并(阙十九字)来叶祖虬。魏龙骧将军瓜二州刺史燉煌太守鹑阴县开(阙三十四字)二州刺史(阙十四字)破□之庸绩。膺设坛之显荣。遗□被于萌黎。功烈书于王府。公早承(阙三十二字)皆当代名流□□□□□以(阙十字)明三礼。工骑射。解音律。嘉声□誉。独步当时。周武成之初。始入国(阙十四字)刺史上士(阙八字)上士寻迁夏官都上士(阙十七字)埋案□□□阶处断若流。神无滞用。寻以内忧去任。哀毁过礼。□□□□□□大孝安亲。不绝嗣。吾今(阙十六字)公乃□□□□□□昏□□□□□少有节□□□□哀号骨立。□□不起虽□□至性。无以过之。周武帝将有河阴之师。诏公墨缞从事。□还□职方下大夫。袭爵彭阳公。邑二千一百户。建德五年六月。□□留知夏官府事□还□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加授仪同大将军宣政元年。迁司勋。□大□俄转吏部。公筮仕之始。即在选曹。其时吏部临淄公唐□雅量高材。望□德重。钦公识度。每□与同席。公以长幼□隔。辞不敢当。□谓公曰。吾子(阙七字)至此坐。先后之閒。何足形迹。□此□三□□践其位。当时谈者。咸所嘉尚。公之弱岁。本以鉴悟见称。及处铨衡。大收时誉。有□□□柴燎太坛。诏公行纳言事。开皇元年。拜司徒左长史。加上仪同大将军进封河南郡开国公。于时景命惟新。教府初立。从容处物。雅允具瞻。吐谷浑窃据西陲。敢窥王略。朝廷出车薄伐。以公为元帅府长史。公受命忘身。先登斩级。所乘之马。□箭而毙。□此力战遂□破□蜀王以□幼之年远镇巴蜀。弼谐之寄。佥议攸归。乃以公为益府长史。属□行未反。竟不述职。二年。叙破浑之功。加上开府仪同三司。俄授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州□□海□□旧称(阙八字)流亡狱以贿成。官由货进。公下车之始。词讼盈庭。锐情案察。奸无所隐。未及期月。化□讼息。□造州门者□□□□脱有诤讼。俗以□□公莅□之初。户惟四万。绥抚(阙十字)乃□十万(阙二字)洛阳公朝行所。阖州士庶。谓公更有升□远于将送。悲不自胜。及公还也。老幼相携。出境迎(阙十九字)八年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百姓追思。立碑颂德。改行台为并州总管府。即授并府司马。十一年。转雍州别驾。寻改为长史。公励精剖断。威惠兼施。□□□其□□□□十二□□鸿胪卿以本官兼吏部尚书(阙十二字)许以□□及车驾□以公□侍从。又判礼部度支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秘书监事。高祖鉴观四方求人之(阙二十五字)寺卿(阙十六字)狱轻重无冤。凡在官僚。莫不钦仰。銮驾旋轸。行次汴州。郭下有蔡汴二渠。商侣所□游子□□□所(阙十五字)存□□□以□□□□朝贤□公□在乃授使持节汴州诸军事汴州刺史。于是下车布政。□帷□部括游惰。抑工商。断向街门。禁巷市者。船客停于郭外。行侣□□□留孤材□□□□□居□令归本令行禁止。莫敢有(阙十五字)朝宗以公听政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仍敕诸州考使。咸取则焉。十六年。除使持节总管交尹□黄□越爱德明利贺静象东□十七州诸军事桂州刺史(阙十五字)于律令□斟酌管内人皆□土人□授刺史有阙拟讫奏闻。二佐以下。即令述职。赐绢五百匹。□□□□□□汴州军□五百人以充□□公以□□□□上表闻(阙十五字)以文德分□□□□言喻□□獠感恩咸来参谒。先虽有州县之名□□□居之所公□□望□拔才□□以职(阙七字)生□之□累代不□□所(阙十三字)立□□□营□□□开建庠序。□致文儒。劝喻□姓。令其就业。期岁之后。顿革□□自□□□□未之有也。□□位□□以疾固辞。□旨不许。□□以药(阙七字)砭石□□□□二年八月十五日□于位。春秋六十有三。即以其年十二月□□于京城之□以大唐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归葬于□州华原县之(阙十六字)幽(阙十八字)之风临下布仁明之德。及于入居省阁。出抚藩维。惠爱洽于茕□□择隆于管库。去思结恋。来暮兴谣。望重朝(阙三十七字)敦士素之交忘□□之贵□成□立光国荣家者矣。夫人同郡泛氏。甘州刺史庆之女(阙二十四字)之(阙十五字)女也。初拜□原郡君。□迁河南□夫人。□以淑德仁明。幽閒婉顺。(阙五十四字)学士监修国史护军彭阳县国公德棻陪侍膝下。夙趍教义。(阙十一字)不□□□□□承□□□以(阙十一字)言(阙二十字)欲报厚恩。昊天罔极。陟平原(阙七字)式叙家风。虽才(阙十字)斯(阙八十八字)□风猷无竞。贤达继踪。□□鼎盛龙骧体道履信居忠襄公感会懋德(阙五十四字)弱冠歌缨。忠能入仕。断割驰名。既□□要实综铨衡。银铅不杂。(阙五十二字)仁□既洽礼让攸兴。功成秩满。朝命斯膺。莅职陜东。摄官京县。政成(阙五十三字)苏。
□□三湘
褰帷五岭
杂种繁炽。
□隅荒梗。
我君训俗。
以宽济猛(阙五十三字)
长□□□□镌勒庶垂不朽。
盛范鸿名。
不愆于后。
夔州刺史厅壁记822年5月1日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夔在春秋为子国。楚并为楚九县之一。
秦为鱼复。汉为固陵
蜀为巴东。梁为信州
初城于瀼西。后周大总管龙门王公述登白帝
叹曰。此奇势可居。
遂移府于今治所。是岁建德五年
隋初杨素越公总管。又张大之。
唐兴武德二年诏书。
其以信州夔州七年增名都督府
督黔巫一十九郡。开元中犹领七州。
天宝初罢州置郡。号云安
至德二年。命嗣道王鍊为太守
赐之旌节。统峡中五郡军事。
乾元初复为州。偃节于有司。
第以防禦使为称。寻罢。
以支郡隶江陵。桉版图。
方轮不足当通邑。而今秩与上郡齿。
特以带蛮夷故也。故相国安阳公乾曜尝参军事
修图经言风俗甚备。今以郡国更名之所以然。
著于壁云。凡名殊必以国。
事建必以年。谨始也。
长庆二年五月一日刺史中山刘禹锡记。